脫發,可以說是最困擾當代人的健康問題(之一)。可怕的是,還流傳著這么一種說法:「脫發是遺傳的。媽禿禿一個,爸禿禿一窩。」絕望感逐漸而來……爸媽禿和你禿之間到底啥關系?
很多人都能大概感覺到脫發是遺傳的。脫發的原因有好多種。其中最常見的,就是雄激素性脫發,簡稱雄脫。據估計,所有的脫發中 90% 左右都是雄脫。我國男性總體的雄脫患病率約為 21.3% ,60 歲以上男性增至 57%。可以說,禿頭是一半以上男人的宿命( 所以沒關系,大家遲早都會禿的 )。
女性也可能患上雄脫,總體的患病率大概在 6%,遠遠低于男性。有些人就會猜測:是不是雄脫的遺傳與性別有關系,「爸禿」和「媽禿」對孩子影響不一樣?是,也不是。人的基因分布在 23 對染色體上,其中 22 對是常染色體,在遺傳上男女平等;還有一對是性染色體,男性是 XY,女性是 XX,爸爸媽媽遺傳給兒子和女兒的不太一樣。
那么,雄激素性脫發相關的基因在哪呢?
實際上,有一個決定性的基因,而是由很多基因共同影響。目前這些基因還沒有全都被找到。
2017 年,一項研究找到了 112 個常染色體基因和 13 個 X 染色體基因,都與脫發相關。其中,47.3% 的「禿頭變異」來自常染色體,而 4.6% 來自 X 染色體。有些基因可能比別的更重要一些,比如 X 染色體上的雄激素受體基因。
無論是爸還是媽,對孩子是否發生雄激素性脫發,貢獻值都差不多。對男生而言,由于 X 染色體只來自母親,所以可能母親還更重要一點。
既然遺傳是公平的,為啥男比女更容易禿?
雄脫的遺傳并不是單獨來自于爸爸或媽媽,而是接近一人一半。那么,為啥男生更容易雄脫,而女生遠遠更少?
對于雄脫,最關鍵的激素叫雙氫睪酮( DHT ),它才是導致脫發的元兇。男性由于是男性,雙氫睪酮的水平天生比女性高,雄脫問題也就表現得更顯著。
這種激素到青春期之后開始大量分泌,所以大多數男性年輕時都毛發茂密,在步入職場的 20 至 30 歲開始意識到頭頂發涼。在這期間,出現發際線后退、頭發變細變軟,都可能是雄脫的征兆。
遺傳的主要作用,是讓一些人的毛囊對這種激素更加敏感,更容易脫發。DHT 這種激素很有意思,它會作用于頭皮特定區域的毛囊,產生局部的脫發現象。這也能解釋一個神秘的問題:為啥有的男性,脫發的同時依然胡子茂密。
女性也會雄脫,但主要表現為頭發稀疏、纖細,發縫擴大,尤其是前半個頭(從頭頂到發際緣之間)的頭發變稀疏,發際線不一定會后退。在早期,這種脫發往往很難發現。女性即便雄脫,一般也會到更年期之后,激素水平改變,才會有明顯的表現。
總之呢,相比于「爸禿」,「媽禿」更隱蔽,大部分有記錄的雄脫家族史都是父系。但「媽禿」威力同樣巨大,甚至比「爸禿」更大。